古利亚:有效的税收政策至关重要
来源:《中国发展观察》 | 作者:古利亚
原标题 古利亚:有效的税收政策至关重要
财税体制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问题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这不仅仅是关乎到政府支出的问题,还是一个有效的杠杆,可以实现社会财富的有效再分配,同时还可以规范市场上的经济行为,也能够引导增长的途径。这是政府政策当中关键和非常有力的工具。
有效的税收政策,对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是至关重要的,对中国也不例外。我们想要让它更绿色,更具有包容性、可持续性,相关财税工具应用是至关重要的。但是任何财政体制最大的挑战,首先要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持公共支出,中国目前来说还是成功的,赤字水平很低,累计公共债务的水平也非常低,整体税负负担占到GDP的29%,名义税率还要更低一些。在过去五年,整体税负每年增长大概是0.5%,在未来五年,到2020年之前,中国整体实际税负水平最多也就是接近欧洲国家的低端水平。
相关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税收占到政府整体收入的60%,比OECD国家的水平还要多,但是有时候可能还存在一些相关的扭曲作用,还有一些针对不同的公司或者企业实体税收制度不平均实施的情况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的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。
另外,我们也需要有更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分享机制,而把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做法是能够创造一些新机会的。最近的一次税制改革是20年前,地方政府现在更多的是依赖于转移支付,朝前看,我们是有必要进一步改革税制,才能确保公共服务在均等化水平上提供,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支持快速的城镇化。
对于社会的支出也是有必要的,必须要让地方政府找到税制改革带来的动力。OECD一般都会定期发布一些关于中国的报告,比如说我们做了《2013年中国经济研究报告》。在这个报告里有一个观点:一系列的转型以及一系列的政策配套,都是为了使中国的财政体系更多地减少专项转移支付,而增加一般性的转移支付。在土地出让金方面减少土地出让金收入水平。另外对于房产税,目前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态势,长期再做一些改革。
关于收入税的改革,因为有一些税收的级别,现在不适应新情况,需要提高,有些税收边际率还是很高的,比如说45%.而且有的人收入水平可能是最低收入人群的30多倍,或者更高,所以需要对这样的税收级差做出更多的合理化安排,才能增加收入的再分配,也能够增加总体税收收入。
环境税也可以增加,为中国提供创收,同时帮助中国构建绿色环保社会,能够通过碳税或者是提高燃油税,可以考虑在大城市推行拥堵税,可能可以帮助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。房产税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也可以帮助他们把这个钱用作环境投资。
刚才讲到的收入这一块,我们有多种渠道可以增加,或者是多样化收入来源。我们还需要在中国减少这种不平等性,发展的不均衡性。刚才讲到收入方面的提高,我觉得收入一大部分也被用在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。中国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提供非常基本的公共社会保障,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。
中国的GDP还在增长,而且我们看到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在一段时期里已经翻了一番。当然,我们要比较一下OECD国家的比重,大概是8%-20%的水平,中国朝这些国家去对标还是有一些空间,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在中国还有一个问题,居民的一些福利不能随着自己迁移而带走。是否可以考虑把这些福利归到一个机构之下集中统筹来管理,更好地实现福利的可移动性,实现更规范的管理?
我们刚才讲到的这些改革都是非常具有雄心的,非常大胆的,我们也不可能什么事情一起做,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。中国要审视经济的现实,我们看到土地,特别是农田使用方面效率还是非常低下的,农民创收能力还是非常低,很大一部分都没有为农民所获得。OECD做的《中国经济调查报告》里面,讲到要有包容性的城市化,对于消除不平等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另外,精明的、智慧的城市化,也是我们应该推崇的观念。
为了确保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享受到好处,我也想提几点具体的意见。
首先,农村地区的儿童需要更好的教育。所以,我们要紧迫性,实现教育服务的均等化。当然我们看到有一些不均等的现象存在代际转移。
其次,保证土地的供给能够更加均等,使得农民能够有机会进入到城市并成为市民。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超过50%,如果能把城市化率提高到75%,这是OECD的平均水平,意味着要把耕地的2%拿出来用作城镇化。这样的牺牲可以通过生产率的提升来弥补,很容易弥补。现在要更好地提升农业耕作的效率。
最后,如何确保构建的规则避免双重征税并可以继续保持,而且不会造成税收收入的减损。这不仅是讲税收的量,还需要谈社会层面,让社会更加和谐,更加平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