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百年出六总理:合肥四牌楼风水竟超故宫,位居中国第一

作者:管理员 发布于:2015-7-7 点击量:886

1.李鸿章

洋务运动的领袖、晚清重臣,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,授文华殿大学士,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《越南条约》《马关条约》《中法简明条约》等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“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”,慈禧太后视其为“再造玄黄之人”,著有《李文忠公全集》。与曾国藩、张之洞、左宗棠并称为“中兴四大名臣”,与俾斯麦、格兰特并称为“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”。

家住:淮河路步行街(这个大家都知道的)。

2.段祺瑞

纵横政坛十五载,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。有“三造共和”的美誉,段一生清正耿介,颇具人格魅力,号称“六不总理”,曾四任总理,四任陆军总长,一任参谋总长,一任国家元首。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。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——保定军校的总办。

家住:淮河路、六安路交口西北角

3.李经羲

字仲仙(1859~1925),是李鸿章弟弟李鹤章之子,1879年(光绪五年)优贡生,1917年5月28日黎元洪为排除段祺瑞的势力,特向国会递交提名李经羲为国务总理的咨文,黎任命李组阁。。6月14日李经羲在张勋陪同下乘专车到达北京。6月22日才通电正式就任国务总理一职,同时兼任财政总长。

家住:四牌楼-淮河路附近

4.龚心湛

原名心瀛,号仙舟。安徽合肥人。1912年起历任汉口中国银行行长、安徽国税筹备处处长、财政厅长,又调任财政次长兼盐务署督办,回任安徽省长。1919年秋在财政总长任上代理国务总理三个月。后致力于兴办实业,任启新洋灰公司总理、董事长有年。“启新”被日军军管后他愤懑而死。

家住:合肥老城区三孝口飞凤街附近

5. 贾德耀

字昆庭。安徽合肥人。1926年2月15日暂兼国务总理。1926 年3月4日段祺瑞特任贾德耀为国务总理。4月20日辞去总理职,隐居天津,从此脱离政坛。抗战初期拒绝为日本侵略军“维持局面”,有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语。追加上将衔。

住址:同样是合肥老城区!四牌楼附近!

6.李克强

我们敬爱的李克强总理就不用多说了吧,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,国务院总理、党组书记。曾经在合肥南门小学读书,又后来又在八中念书,前段时间肥肥君的同事还给总理写过信,获得了总理的回复呢。

 


 

家住:徽州大道和红星路交口

首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,也是合肥人,曾经家住城隍庙市场南大门那边。

合肥“四牌楼” ——
合肥“四牌楼”位于合肥市区中心,长江路和宿州路交口。

根据《合肥县志》记载,四牌楼位于镇淮楼(今鼓楼十字街)南,先圮。明代这里为二层木楼,上奉奎星(又称文昌帝君,相传奎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)。以后迭遭兵燹,破败不堪。

1759年(清乾隆二十四年)庐州知府王成重建,并竖新建魁楼碑记;

1803年(嘉庆八年)合肥知县左辅重修,并记入当年新纂的县志

1854年,太平军攻占合肥,此楼毁于战火。光绪年间,此楼按原样原址恢复,解放前合肥的最高建筑只是高四层的四牌楼。 旧时人们在

这里建楼,取名奎星楼,希冀合肥文脉延续、文风昌盛、文运高扬。

1928年重建的四牌楼曾名“马、王二公祠”,以纪念坚守合肥两月有余、拒直鲁联军张宗昌十万之敌于城外的马祥斌、王金韬二将军。

1938年5月侵略军攻占合肥城后,用炸药将四牌楼夷平。

抗战胜利后,自小东门到大西门这条5华里的长街定名为中山路,解放后裁弯取直拓宽,1955年更名为长江路。长江路上的四牌楼,再度成为合肥市的中心。

从1958年起两三年内建成了市新华书店、市百货大楼、市供电大楼、省轻工大楼,长江路、徽州路(后改名美菱大道,现又改为徽州大道)在此交汇,四楼四角相犄,又因为长江路、宿州路口的四牌楼已不复存在,于是范巷口又被一些人误称作四牌楼,说明四牌楼作为合肥的一个象征性古地名,已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楼虽不存,作为文运的地标永在。